中国越野滑雪北欧“取经”

时间:2024-04-30 02:08:00阅读:664
新华社芬兰卡亚尼10月17日电题:中国越野滑雪北欧“取经”新华社记者李骥志恒温零下7摄氏度,呼气在墙上结成大片白霜。整整两个小时,运动员在长1.2公里的室内滑雪隧道里跟着外教不

新华社芬兰卡亚尼10月17日电题:中国越野滑雪北欧“取经”

新华社记者李骥志

恒温零下7摄氏度,呼气在墙上结成大片白霜。整整两个小时,运动员在长1.2公里的室内滑雪隧道里跟着外教不知滑了多少个来回。训练结束时,大伙围到林岭身旁。

“你们的心率是多少?”林岭问。

“140!”

“150!”运动员们纷纷抬起手腕看心率表。

“最低的是多少?”

“130!”

“咱们的有氧耐力还是不够,以后要多注意控制动作节奏。”

林岭是生理学教授,现任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中方教练组组长。这次他带队伍来芬兰和挪威,就是要学习借鉴北欧的训练模式,探索适合中国的科学化训练体系。

每届冬奥会,第一个项目和最后一个项目都是越野滑雪,可见其在冬季运动中的地位。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条件限制,中国选手在这个项目上与国际顶级运动员的水平差距很大。北欧是越野滑雪开展最成熟的地区,与国内传统的训练方法有所不同,这里非常重视利用心率表把控有氧训练强度。

林岭告诉记者,越野滑雪短则1公里,长则30公里、50公里,长距离滑一趟下来要2个多小时,堪称雪上马拉松。因此,要重点进行有氧耐力训练,增加肌糖原含量;同时还要完善滑行技术,让肢体动作“充分利用有氧代谢,消耗最少的能量,产生最少代谢废物”。

国家青年队运动员宋洋说,来芬兰武奥卡蒂奥林匹克中心训练了7个月,感觉“滑得比以前轻了,没有了以前那种紧绷的感觉”。她觉得,有氧练习的好处是每天都不会觉得很累,同时“技术提升了一大截”。

纠正技术动作,是这次海外集训的一个重点。除了教练日常指点,还要借助模拟滑雪测试仪。

记者看到,实验室中央摆着一台比跑步机大四五倍的皮带装置,运动员穿上滑轮板,手持雪杖,在皮带上模拟越野滑雪运动。四周的摄像头、雪杖和滑轮板上的传感器收集传递数据,通过电脑软件形成若干组参数,教练组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为每个运动员纠正技术动作,调整训练计划。

武奥卡蒂训练中心总裁韦科·哈洛宁说,这些模拟滑雪仪器是训练中心与于韦斯屈莱大学体育学院、卡亚尼应用科技大学共同研发的,专门为世界各国优秀运动员服务。在30公里外的卡亚尼应用科技大学实验室里,记者看到研究人员将虚拟现实技术加载到下一代模拟器上,今后运动员有可能带着头盔在室内滑雪却如身临其境。

武奥卡蒂训练中心拥有世界第一条滑雪隧道,配备自行开发的一流体育教学软硬件,70年来培养了数百名冬季运动教练员,吸引着世界级滑雪选手前来训练,如日本、韩国、瑞士、瑞典的国家越野滑雪队员都是常客。

“如果在滑雪隧道中看到这些顶级运动员,你可以跟滑;如果在健身房见到他们,你们可以一起锻炼。你还可以和他们一起吃饭,交流。对于很多年轻运动员来说,和这些顶级运动员在一起,能清楚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处于哪个阶段,也会感到更有动力,”哈洛宁说。

从去年开始,中国越野滑雪队开始频繁到武奥卡蒂中心进行集训,如今已有来自国家青年队、国家集训队、跨界跨项队等约150名队员同时在这里训练,培训中心的餐厅甚至专门开辟了一块区域为中国选手和教练提供餐饮服务。

在2015-2016年担任中国越野滑雪队主教练的芬兰人米科·维尔塔宁说,近几年来中国越野滑雪运动水平提高很快,去年在日本札幌举行的亚冬会上获得5枚奖牌就是例证。

他认为,越野滑雪运动员要取得好成绩有三个因素:一是体能,二是技术,三是雪具。“中国运动员在体能方面与世界顶级选手相差不多了,但是在技术和雪具维护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他相信,中国与北欧深度合作,为运动员提供科学化训练,有希望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取得突破。

评论

  • 评论加载中...